众所周知,现在前端有很多类似于bootstrap,foundation这样优秀的UI框架,它们都提供了自己的一套响应式布局方案,即栅格系统。用过的人都知道只要给页面的元素添加其栅格系统指定的类名,就能达到你想达到的响应式布局效果,简洁而优雅。笔者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明白栅格系统是基于什么样的原理实现,遂分析了一下主流框架的源码,发现其实并不复杂,甚至自己也可以实现一套很简单的栅格系统。
一、Bootstrap
bootstrap的栅格系统用于通过一系列的行(row)与列(col-*)的组合来创建页面布局,它的栅格系统最大分为12份:
不过bootstrap@3.x版本与@4.0版本实现栅格系统方式不一样:
bootstrap@3.x版本为了兼容IE8,采用的是浮动方式来实现栅格系统:
即每行的一个栅格都是用左浮动和百分比来进行排版,当窗口宽度改变,对应改变container容器的宽度,对应栅格宽度自然也跟着改变:
bootstrap@4.0版本放弃了对版本IE的支持,栅格系统采用的是最新的伸缩布局方式:
栅格系统可以决定每一个栅格的排版顺序,两种栅格系统实现方式不同,自然他们得排版方式也不同:
可以看到,@3.0版本采用的是相对定位进行左右移动栅格来进行排版,@4.0版本就很简洁,只用采用flex布局特有的order属性来进行排版。当然,这两个版本也有相同的排版方式,就是offset偏移:
两者都用margin-left进行偏移量设置。
二、Pure
pure的栅格系统又是另外一种方式实现,它支持最大24等分的栅格:
pure它的栅格系统采用的是伸缩与行内结合的方式:
不过它是不支持偏移和指定顺序的排版。
三、Foundation
fundation的栅格系统原理其实是和bootstrap@4.0版本如出一辙,都是采用伸缩布局的方式,最大支持12等分的栅格:
四、总结
UI框架栅格系统实现方式基本为三种:
1. 纯伸缩布局flex方式: 这种方式对古老的IE浏览器支持性不是很好,所以一般出现在技术比较激进的框架上,如Bootstrap@4.0,Foundation,基于React的antDesign,基于vue的ElementUI 等等。
2. 浮动方式:这种方式是为了向下兼容IE低版本浏览器,比如用处很广的Bootstrap@3.x版本。
3. 伸缩和行内结合的方式:雅虎的Pure。
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,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,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。